我现在的位置:

微知识 - 知识分享 - 公司相关 - 综合布线
知识分享
  1.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、包转发率是指什么,如何判断交换机是否支持线速转发?

    完善时间:2021-02-20 15:37:15会员:bekda目录:公司相关 - 综合布线浏览:1874 次

   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什么意思?

   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,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。

   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,单位为Gbps,也叫交换带宽。

    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 到上百Gbps 不等。

   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,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,但同时成本也会越高。


    交换机的包转发速率是什么意思?

    交换机的包转发速率有些地方也称为吞吐量,通常分为第二层包转发率(L2)和第三层包转发(L3),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(Mpps),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。


    背板带宽与包转发率的计算方法:

    1、线速的背板带宽

        计算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。公式为:

        端口数*相应端口速率*2(全双工模式)

        如果总带宽≤标称背板带宽,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。

    2、第二层包转发线速L2

        第二层包转发率=千兆端口数量×1.488Mpps+百兆端口数量*0.1488Mpps+其余类型端口数*相应计算方法

        如果这个速率能≤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,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。

    3、第三层包转发线速L3

        第三层包转发率=千兆端口数量×1.488Mpps+百兆端口数量*0.1488Mpps+其余类型端口数*相应计算方法

        如果这个速率能≤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,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。


    说明:

    1.488Mpps 是怎么得到的呢?

   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 的数据包(最小包)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。

    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,计算方法如下:

        1,000,000,000bps/8bit/(64+8+12)byte=1,488,095pps

    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,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。

    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.488Mpps。

    百兆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,为148.8kpps。

    包转发率整理如下:

        * 对于万兆以太网,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.88Mpps。

        * 对于千兆以太网,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.488Mpps。

        * 对于快速以太网,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.1488Mpps。

        * 对于OC-12的POS端口,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.17Mpps。

        * 对于OC-48的POS端口,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。

    所以说,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(背板带宽、二层包转发线速、三层包转发线速),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转发。


    交换机的内部结构包括哪些?

   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,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  1、共享内存结构

        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,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。

        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、很高的管理费用,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,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,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;

    2、交叉总线结构

        交叉总线结构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,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,但不适合多点传输;

    3、混合交叉总线结构

        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,它的设计思路是,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,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。

        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,降低了成本,减少了总线争用;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。

联系方式:

南京贝加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  • 地址:南京市江北新区柳州北路21号涤太太科技大楼2F
  • 联系人:焦倩华(先生)
  • 手机:13813916308
  • 邮箱:Ser@bekda.com
  • 服务专线:400-8282-116
©2010-2024 Bek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., Ltd. All right reserved.

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041号

320111201705278429

苏ICP备12027725号